还记得十年前,提起“中国制造”,老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廉价、山寨、质量差,不屑之情溢于言表。欧美国家的人一边用着中国生产的手机壳、充电宝,一边在嘴上各种瞧不起。然而,短短十年,世界对“中国制造”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不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变压器这个电力系统的心脏部件上。如今,全球超过 70% 的变压器产能都集中在中国。你以为这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吗?大错特错!特高压变压器、智能电网设备、新能源配套变压器……这些代表着高精尖技术的设备,中国不仅能生产,还能做到比欧美便宜 40%,交货速度快一倍,质量还更稳定。欧洲订购一台变压器往往需要等待 18 个月,而中国工厂只需 8 个月就能交货。
这个转变有多么震撼?我们大家可以从 2021 年德州大停电事件中窥见一斑。当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侵袭德州,导致 270 万户家庭断电,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,老人和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,美国的政客们在做什么呢?他们忙着互相甩锅,忙着指责中国制造“不够格”。然而讽刺的是,仅仅过了几年,2024 年美国能源部门却悄悄地向中国订购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变压器。
今年前三季度,中国变压器出口同比暴增 57.9%,这一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让西方国家寝食难安的事实——他们已离不开中国制造了。
看看今年中国变压器出口的成绩单吧:2024 年出口额突破 180 亿美元,同比增长 42.3%。今年前三季度再次猛增 57.9%,按照这一个势头,全年出口额突破 300 亿美元几乎已成定局。更令人玩味的是,订单增长最为迅猛的,恰恰是美国和欧盟。去年,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变压器金额高达 47.2 亿美元,几乎比前年翻了一番。欧盟国家更是蜂拥而至,德国、法国、荷兰等国家排着队下单,生怕晚了就抢不到产能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去年底发表了一篇题为《美国电网的中国依赖症》的报道。文章中指出,德州、加州等州的电力公司,其采购清单上中国变压器的占比已超越 60%。
中国制造的崛起,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,更体现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。国家电网动辄投资数千亿,建设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,从南方湿热到北方严寒的各种电网工程。在这些实际项目中积累的经验,是实验室里永远没有办法获得的。2022 年投运的白鹤滩-江苏特高压工程,其采用的变压器能经受住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,而这绝非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。
一些中国企业甚至开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例如,资源电器直接打包销售输配电设备、储能系统、电网改造等服务,靠着这套组合拳,今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增长高达 88.9%,毛利率高达 35%。
当然,美国政客也并非毫无动作。去年,美国商务部将一批中国变压器企业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声称要“保护国家安全”。然而结果呢?仅仅三个月后,他们就悄悄地放行了一半,因为美国本土企业根本没办法接住如此庞大的订单。
十年前,中国制造靠的是性价比优势,而现在,中国制造靠的是总实力。在技术方面,由国家电网主导研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领先全球,配套的变压器设备可承受 1000 千伏电压,误差控制在 0.01% 以内,这种精度是欧美工厂想都不敢想的。在产能方面,仅仅保定天威、特变电工这两家企业的年产能,就足以媲美整个欧洲的总和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工厂实行 24 小时三班倒制度,订单交付速度远超竞争对手。
从十年前被嘲笑“只会山寨”,到十年后让对手不得不依赖,这种逆袭无疑是令人振奋的。但更重要的是,这份扬眉吐气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,而是实打实的技术、产能和质量换来的。
正如一位网友所说:“不是我们变强了他们才害怕,而是我们从始至终在变强,只是他们现在才意识到。”
未来会怎样?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。但能确定的是,中国制造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“世界工厂”,而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。
美国能够继续制裁,欧洲能够继续担忧,但电网该用的变压器还得用,工厂该下的订单还得下。因为市场规律比政治口号更真实,供应链的韧性比意识形态更重要。
所以,下次再听到有人质疑“中国制造行不行”的时候,甩给他一个数字就够了——57.9%。这个增长率,就是最好的回答。